PG(中国电子)-官方网站

技术专栏

article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技术专栏

花30分钟充10度电续航70公里!这款新能源汽车“移动充电宝”让“桩”动起来

更新时间:2024-11-14点击次数:

  在固定充电桩不足的公共停车场库、老旧小区或者是高速公路服务区,如何填补空白,满足应急的需求?

  日前,上海在多个场景下,推出试点新能源汽车“移动充电宝”,让“车找桩”变成了“桩找车”。一起来看看吧↓

  那么,“移动充电宝”长啥样?它能有多智能?充一次电耗时多久?……近日,小交前往现场一探究竟。

  小交来到位于浦东新区环湖南三路上的临港中心地下停车库,车库分为ABCD四个区域,共有942个停车泊位,其中有 142个充电桩车位设置在D区。

  此时,一台身形小巧、外表可爱的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CharGo充正穿梭于B1停车场内,为新能源车辆“充电补能”。

  它可以用于办公园区、住宅小区、商业综合体、高速服务区等多样化的应用场景。

  相比人找桩、人找换电站这两种补能方式,移动充电更便捷、更灵活,这与汽车向智能化、轻量化、电动化、共享性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。

  “我们率先在C区试点了19个停车泊位,未来会考虑扩大,它的充电范围可以覆盖整个停车场”,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一共享充电模式,把过去的“车找桩”,改为如今的“桩找车”,大大提升充电运营效率与充电服务体验,投资成本也相比传统模式下降了约20%。

  新能源汽车车主沈先生告诉小交:只需要扫个码,机器人就会自动把充电桩移动到我的停车位前方。完成充电后,在手机上支付一下就行,非常方便。

  在移动充电小车的正前方,设置了一块显示屏。充电时,可以显示剩余充电时间、已充电量、实时电压、实时电流等数据。

  “给新能源车充10度电,耗时约30分钟,可增加70公里左右的续航里程”,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小交,这台移动充电小车可用电量为50度,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3-4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补能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“移动充电小车”在服务期间能有效实现削峰填谷,还可按需调用2G功能进行微网内反向供电,减少电力高峰/尖峰时段的燃煤发电用电量。据测算,每台每年削峰填谷25MWh,可减少约20吨碳排放。

  今年春运期间,在G40长兴岛高速服务区就投入了这5台移动充电机器人,为新能源车主提供随停随充的快充体验。

  2月8日至2月17日期间,这些移动充电机器人总放电量达4584度,服务用户数148个,平均日订单16个,缓解了充电车位排队情况,为新能源车主的春运旅途提供便捷服务。

  老旧小区难以安装充电桩,导致充电补能不方便,是困扰许多电动汽车车主的问题。

  近日,周家渡街道在雪野二村首次尝试引入了移动充电机器人,探索充电设施与车位解绑的移动充电模式,进一步方便居民生活。

 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,这台机器人一次可以满足3-4辆车的充电需求,居民扫码就能下单,如果恰逢机器人正忙,还可以使用排队功能进行预约充电。

  “以前,只能去三林体育馆那边充电,来回好几公里。”居民沈小姐表示,现在家门口就能充电,多了一个选择,方便多了。

  一直以来,“移动充电小车”也在不断更新迭代,并探索新的多元化应用场景,满足车主充电需求,提升用户体验度。

花30分钟充10度电续航70公里!这款新能源汽车“移动充电宝”让“桩”动起来(图7)

  自主移动、自主充电、自主回充……在徐汇西岸传媒港的地下停车库,小交看到了一台智能储充一体机器人“G60小黑”。

  “小黑”配置了大倍率储能电池,充电功率120kW,搭载的7轴柔性机械臂可以实现充电枪的自动插拔。据相关负责人介绍:“这是移动充电小车的2.0版,未来,它可实现在各类停车场场景中的全流程自主无感充电作业。”

  近几年,上海在逐步科学布局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体系,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,有效满足居民出行充换电需求。

  目前,移动充电设施的研发、投放仍处于起步阶段,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。相信在未来,移动充电或许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。pg电子官网入口pg电子官网入口